Skip to main content
  最新资讯

“特朗普号”起航一月风浪不断

2017-03-06 10:46 浏览:

    2月20日,在美国纽约,人们参加“不是我的总统日”集会。 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每年2月的第三个周一是美国联邦法定假日——总统日。今年的总统日,正值特朗普上任满月,在华盛顿、纽约等美国多个主要城市,大量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特朗普政府在移民等问题上的政策。上任一个月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当中,美国这艘巨轮在其掌舵之下将驶向何方,仍然不甚明朗。

    内阁罕见“难产”

    “行动的时刻已经到来!”这是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的承诺,其雄心壮志与迫不及待的心情可见一斑。但一个月过去了,其组阁进程却异常迟缓,政府全面运转遥遥无期。

    迄今为止,特朗普提名了22位内阁成员,只有11位通过了参议院的投票,其中绝大部分只是勉强获得通过。他选定的阁员人选,主动放弃者有之,反对和赞成票持平者有之,因丑闻被迫辞职者有之。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米奇·麦康奈尔评价说,这是自华盛顿总统组建首届美国政府以来最慢的一次组阁。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表示,特朗普组阁艰难是综合因素发酵的结果。直接原因是民主党在国会的不配合,党争因素的激化,使民主党参议员想方设法设置程序障碍、拖延投票日期。更深层原因是特朗普为兑现竞选承诺,导致各方围绕经济利益、意识形态、族群和宗教的矛盾凸显,以致阻碍重重。

    此外,特朗普批判传统政客、推崇商界人士的做法也被诟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清敏说,特朗普依据自身情感、信念、价值和政策取向等因素提名阁员,不少人缺少甚至完全没有行政经验。而且,大多数被提名阁员还有着复杂异常的商业利益背景,这引发有关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否冲突的担忧,建制派自然不会让相关人选顺利过关。

    外交争议不断

    虽然组阁进程缓慢,但特朗普上任后在对外政策方面屡屡“剑走偏锋”,招来不少争议——签署行政令在美墨边境“筑墙”,引发两国外交纠纷;抛出“北约过时论”,让众多盟友一片恐慌;签发“禁穆令”,不仅遭到盟友质疑和相关中东国家强烈反制,也在美国国内激起一波又一波反对声浪,政令甚至被司法部门直接冻结。可以说,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不但造成国内撕裂,更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

    张清敏表示,特朗普上台后最初的激进外交政策,更多地是在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在有关政策主张碰壁之后,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符合执政利益和美国利益。随着时间推移,特朗普的某些外交政策向传统立场回归也是必然的事情。比如,对华关系方面,特朗普已确认“一个中国”原则;与盟友关系方面,特朗普“打一巴掌给一甜枣”,从马蒂斯访日韩到安倍访美,再到内阁“三剑客”参加北约防长会,其对盟友也进行了不少安抚。

    如果说对盟友“先硬后软”还可以理解成一种策略,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到任不足一月便因“通俄门”事件黯然下台,则是对特朗普先前“亲俄”理念的一个沉重打击。宋伟说,外交本来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必须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作出调整,走向妥协。

    面临新的“冷战”

    在竞选之初,特朗普便喊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胜选之前,他又在葛底斯堡这个林肯总统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地方,作出了“百日新政”的承诺。

    在白宫的第一个月里,特朗普签署了46项行政命令和总统备忘录,包括12项具有法律效力的总统行政令。从效果来看,虽然其“恐吓”有关大公司为美国民众争取了不少就业机会,坚定了不少支持者的信心,但废除奥巴马政府医改法案、与媒体“互怼”甚至称《纽约时报》等媒体为“全民公敌”也惹来众多质疑,对美国社会造成严重的“撕裂”。有媒体评论称,美国内部亲特朗普和反特朗普力量间也开始了“冷战”。

    张清敏认为,特朗普能否继续推行其想法、平稳有效施政,如何度过当前这段磨合期十分关键。客观地说,特朗普是合法选举上台的总统,反对声浪难以动摇其执政的合法根基。然而,特朗普必然面临反对派的压力,这从其遭到的媒体对抗、政令被抵制以及众多反对示威可见一斑,其未来执政之路将经历不稳甚至动荡。

    “未来的特朗普执政之路难言平稳。”宋伟说,特朗普在必要的时候会做出一些让步,例如更换内阁人选。但是从目前来看,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基本主张,即便在弗林辞职之后,特朗普也坚持与俄罗斯的沟通是有益的。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他一味坚持己见,美国社会的不稳定程度可能会进一步上升。(李莞梅、王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