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最新资讯

科创板酝酿“突破进化升级”,回应市场期待

2021-05-04 11:01 浏览:

  5月29日,上交所在回应两会代表委员们建议时,透露了科创板的下一步工作方向,引发市场热议。

  6月13日,是科创板开板一周年。近一年来,科创板注册制运转顺畅,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受理超过300家企业的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其中已上市企业超过100家,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

  这块“试验田”积累的经验,已经开始惠及整个资本市场。市场各方都在关心,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先行者,科创板接下来会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

  突破:继续“做试验”

  据上交所介绍,下一步将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推动科创板工作,包括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推出鼓励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制度等。

  这也意味着,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将继续在科创板“做试验”。

  T+0,是科创板诞生以来,一项呼声很高的制度改革。由于科创板的涨跌停设置,投资者当日一旦买入,出现股价大幅波动时,无法迅速离场。

  “国际范围内成熟市场大都采用的是T+0交易制度,相信科创板在这方面会有突破。”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严弘认为,相对T+1而言,T+0可以给投资者一个及时纠错、止损出局的机会,也能够提升市场活跃度,还减少了庄家操纵股价的可能。

  有一种观点怀疑,当前A股散户较多,T+0是否会增加投机炒作的风险?严弘表示,科创板较高的投资者门槛,恰好给予了T+0试点的契机。“当然,这一试点应该循序渐进。从单次T+0做起,让市场逐步适应,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曾提及,条件成熟时引入做市商机制,做市商可以为科创板股票提供双边报价服务。

  “很期待这一机制能在科创板试点。”严弘介绍,做市商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节价格,利用自有库存管理为科创板市场调节流动性,市场需求小的时候买入,市场需求大的时候卖出,在赚取价差利润的同时,缓解价格波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效率。

  在提升活跃度的同时,市场的稳定性也愈发被关注。当前,我国A股市场总体规模已跃居全球前列,但与成熟市场相比,短期波动率过大,成为阻碍A股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一个主要阻滞。而科创板公司高成长高风险的特征,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长期资本后盾,来行使“价格锚”的职能。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科创板,是否可以成为引入长期资金的“试验田”?有专家认为,科创板很有必要试水长期投资者制度,与“跟投”制度一样,用权责对等的制度约束,来做实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石。在为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的同时,激活价值投资的财富效应,打造A股本土化的“长期投资者培育库”。

  进化:审核“升级中”

  近期,科创板申报企业逐渐增多,审核任务逐步加重。在探索基础制度突破的同时,科创板注册制本身能否更进一步,也是市场各方期待的重点。

  上交所介绍,目前科创板已经迈入“审核2.0”阶段,注册制改革正不断推向深入。

  “现在审核问题的确少了,审核时间也有所缩短。”来自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多位券商保荐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36%,这是现在科创板首轮问询问题较初期的降幅,平均题目数量已由47.4个减少到30.2个。

  47天,这是目前扣除补充财报、回复用时等影响,企业在科创板审核端需要等待的平均时间,此前这一数字是65天。

  这些数据变化的背后,反映出科创板注册制不断进化的可能。

  “问题少了,时间短了,并不是我们偷懒,而是通过不断抠细节来提效率。”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磨合和积累经验,如今的审核更精准、更高效、更务实,不做价值判断,由审核“好公司”转向问出“真公司”。审核问询突出重大性和针对性,突出为投资者判断提供有效服务,避免“题海战术”“免责式问询”,问询问题虽减量,但提质。

  同时,上交所也不断丰富把关手段。针对发行人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保荐机构对相关重大事项无法提供合理解释等状况,上交所建立了保荐业务现场督导机制。审核人员走出办公室,前往保荐机构办公场所,现场问询、核对底稿、人员约谈、要求保荐人进行补充核查,效果显著。

  甚至,现在企业还有机会做“免试生”。在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后,上交所随即发布相关规定,公开了支持标准。那些符合科创板定位的“硬科技”企业,申报审核可直接认定具有科创属性,在科创属性的问答题中拥有了“免试”资格,减少了上市成本。

  不过,尽管审核在进化,但企业们还是希望速度能快些,再快些。在“2.0”之后,他们还在期待着“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