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最新资讯

用产业投资共创模式提升“新基建”落地成效

2021-05-04 17:50 浏览:

用产业投资共创模式提升“新基建”落地成效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日电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随着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俨然成为“新蓝海”。然而,“发展”“建设”“推广”的动力是什么?各方又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具体路径该如何设计?

  凭借自身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专业投资能力,海尔资本与共创方深度协同,对“新基建”蓝海各航道进行产业组合与链接重构,成功落地和复制了系列产业生态。海尔资本的这种产业全生态投资共创模式,或许能为以上问题提供可参考的答案。

  “新基建”布局的直接动力是投资

  “新基建”靠什么来拉动?首选是投资。据21世纪经济报道数据显示,去年我国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五大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超过60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五大领域总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应用投资近50万亿元增值。

  作为深耕物联网“产业投资”多年的“老兵”,海尔资本通过多年来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对优质项目、产业生态的前瞻性投资布局,以及丰硕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产业投资在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产业生态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潜力,也从侧面验证了投资在新“新基建”布局中的先导地位。

  与此同时,政府层面也频频在官方表态中强调投资对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近日青岛市在第二届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旗帜鲜明的喊出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世界互联网之都”两大目标,这背后便是地方政府对资本助力新技术撬动当地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

  新蓝海、新航道,需要全新投资逻辑

  在“新基建”蓝海面前,资本、政府、企业各有所需。政府需要招商引资,企业需要规模扩张和业绩提升,资本方则需要投资回报和模式探索。在目标引领下,纵横“新基建”蓝海各产业航道上的各方均拿出“秘密武器”:政府有政策、土地;创业者有技术、团队;产业投资者有资金、资源等等。

  当目标、航道和各方优势均已确定,接下来跟谁走,如何向前走,将是各方参与者须面对的问题。独木不成林,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更远。作为“新基建”的直接拉动者,投资应承担起更多责任。尤其像海尔资本这样深耕产业多年的投资机构需要担当起整合调度的角色,为产业赛道的各方寻找“同行伙伴”,聚合各方共创力量,链接内外部资源来重新编队,优化补给,不断积蓄驶向深蓝的力量。

  海尔资本不仅意识到这一点,更意识到仅依靠自身拥有的强大产业背景和丰富产业资源远远不够,必须寻找到区别于以往只“紧追风口”式投资完全不同的产业投资逻辑,才能在新基建蓝海中笑到最后。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海尔资本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全生态投资共创模式,一种契合自身产业背景、资源禀赋,同时兼顾共创方愿景、产业发展规律的全新投资共创模式。

  投资共创模式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生态落地和验证

  海尔资本的产业全生态投资共创平台模式的引领性,需要在具体案例实践中得到落地和验证。选择与被称为“中国人工智能四小龙”的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某公司合作,为检验该模式在“新基建”布局中可行性提供了最好的试金石。

  凭借多年来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园区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经验,海尔资本敏锐的较早关注该公司在人脸识别领域的“硬科技”实力,另外5G传输、物联网等新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也让海尔资本看到了该该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交互调研,海尔资本发现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公司除了渴望资本支持外,还希望有更多的产业资源、应用场景支持,目标是短期内跻身行业头部阵营。

  围绕Y公司的需求,海尔资本没有选择简单的纯投资操作,而是基于对其科技能力和行业前景的信心,将募集的各方资金设立了配套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接下来围绕Y公司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生态布局和链接共创,所有的工作均以此为抓手展开。海尔资本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捧起一家公司,而是要以此为支点,与共创方一起撬动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