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最新资讯

北京科技创新调研:高精尖领跑未来

2016-05-30 13:28 浏览:

北京市主动舍弃一些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把集聚资源求发展,转为疏解功能求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了一批领跑全球的科技创新成果。

《新闻联播》25日推出“调结构转方式·北京科技创新调研行”第一集。

正在为患者做活检手术的张建国,是我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与以往的手术不同,这次,他的手术多了个机器人助手。

这个多模态影像融合系统,能帮助医生制定穿刺路径,锁定穿刺位置,患者手术留下的创口还不到2毫米。

去年底,这款机器人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成为全球第二款实现量产的神经外科机器人。

事实上,这款机器人催生了北京一个新产业,替代了一个老产业。现在,一个年产600台机器人的生产线正在建设,而这个生产基地,原本是一家印刷机制造企业。

传统的印刷机生产线退出的同时,这家企业的办公楼也变身世界顶尖机器人的孵化平台,吸引来上下游产业进驻,目前已集聚近20家研发生产企业。而它所在的大兴亦庄,通过空间结构调整,盘活闲置的、利用效率低下的项目,正在形成多个特色创新园。

污染企业淘汰退出1000多家,一般制造业企业坚决不新增,北京市在“舍与得”“退与进”“减与加”的深度转换中,,催生了一批国际高水平创新成果。

这套全球独家生产的医用电子加速器,可以让末期癌症病人的二年生存率从7%提高到53%;这项叫“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正在试点,可以预警异常的人流。

如今,智能机器人、光通信、3D打印、脑科学这些前沿技术,北京正在超前布局,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84项,在人工智能、高端显示等领域逐步掌握了话语权。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说:“这些成果的转化,进而能推动供给侧改革,当前北京正在大力推进疏解谋发展,怎么谋,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